分析轧辊镶套的淬火工艺及断裂的原因
分析轧辊镶套的淬火工艺及断裂的原因:
1、淬火温度影响碳化物的溶解,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,轧辊镶套淬火组织中碳化物含量逐渐减少。当温度升高至1200℃时,粒状碳化物已基本溶解,剩少量块状碳化物。
2、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,高速钢晶粒不断长大。当淬火温度大于1040℃时,晶粒长大趋势明显,淬火温度大于1160℃,晶粒度达4.5级,晶粒粗化已严重。
3、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,残余奥氏体含量不断增加。当淬火温度在1080℃以下时,残余奥氏体含量增加较平缓,随后其含量急剧增加。当淬火温度达到1160℃时,残余奥氏体含量增至38%。因此,从残余奥氏体含量控制方面考虑,淬火温度应低于1080℃。
4、在1040℃淬火时,硬度达到峰值,高可达64.1HRC,此时高速钢轧辊组织、晶粒度、残余奥氏体含量匹配达到好的状态。
轧辊镶套断裂的原因:
一、脆性断裂,此类轧辊断口形状较为平整,断口周围辊身表面较为齐整。
二、韧性断裂,此类轧辊断口形状多呈“蘑菇头”状,断口附近的辊身均成粉碎状破碎。
导致轧辊镶套失效的应力共有四种:
1、制造过程中的残余应力。
2、轧制过程中的机械应力。
3、轧制过程中轧辊的组织应力。
4、轧辊内外温差造成的热应力。
1、淬火温度影响碳化物的溶解,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,轧辊镶套淬火组织中碳化物含量逐渐减少。当温度升高至1200℃时,粒状碳化物已基本溶解,剩少量块状碳化物。
2、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,高速钢晶粒不断长大。当淬火温度大于1040℃时,晶粒长大趋势明显,淬火温度大于1160℃,晶粒度达4.5级,晶粒粗化已严重。
3、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,残余奥氏体含量不断增加。当淬火温度在1080℃以下时,残余奥氏体含量增加较平缓,随后其含量急剧增加。当淬火温度达到1160℃时,残余奥氏体含量增至38%。因此,从残余奥氏体含量控制方面考虑,淬火温度应低于1080℃。
4、在1040℃淬火时,硬度达到峰值,高可达64.1HRC,此时高速钢轧辊组织、晶粒度、残余奥氏体含量匹配达到好的状态。
轧辊镶套断裂的原因:
一、脆性断裂,此类轧辊断口形状较为平整,断口周围辊身表面较为齐整。
二、韧性断裂,此类轧辊断口形状多呈“蘑菇头”状,断口附近的辊身均成粉碎状破碎。
导致轧辊镶套失效的应力共有四种:
1、制造过程中的残余应力。
2、轧制过程中的机械应力。
3、轧制过程中轧辊的组织应力。
4、轧辊内外温差造成的热应力。
上一篇:轧辊堆焊检测时的一些注意点
下一篇:分析轧辊堆焊工作出现裂缝的因素
相关资讯
-
轧辊镶套的抗冲击性取决于哪些因素?
2023-11-01 -
分析轧辊堆焊层过厚可能导致哪些影响?
2023-10-08 -
谈谈轧辊镶套后的热处理工作
2023-08-02 -
如何确定轧辊堆焊层的厚度
2023-07-01 -
轧辊镶套如何提高轧制效果和质量
2023-06-01 -
轧辊堆焊如何去除表面的疲劳层或缺陷
2023-04-01 -
如何避免轧辊堆焊时产生气孔
2023-01-04 -
轧辊镶套硬度偏低应该如何处理?
2022-11-02 -
轧辊堆焊调整所要求的材料和工艺
2022-08-19 -
轧辊镶套在加工时如何调整零件差错
2022-07-01